你知道沈阳墓园中三年不能立碑的传统吗

  • 沈阳永乐青山墓园
  • 2021-09-09
  • 0

  你知道沈阳墓园中三年不能立碑的传统吗

  三年不能立碑的传统是什么意思?我们应该遵守这样的习俗吗?


沈阳墓园


  在中国,很多地区都有三年不可立碑的习俗,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?很多人并不了解,笔者家乡刚好有这样的风俗在为爷爷立碑的时候,了解了出处和来源。总的来说,三年的做法是中国人对孝道的一种理解和认识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

  三年立碑的文化来自孔子在《论语阳货》中的这:我问三年之我期已久矣!君年不为礼,礼必坏,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;旧谷既没,新谷既,燧改火,期可矣。子曰:食夫稻,衣夫锦于女安乎?、安。女安则为之。夫君子之居我;食不以闻乐不乐,居处不,不为也。今状则为之(我,子曰子之不仁也生年,然后于父母之怀,夫三年之丧下之通丧也。予也,有三年之爱于共父那平?这向话来理解就是,父母需要抚有我们从出生到能自行走,脱离父母的怀抱,需要三年的时间,父母丧三年,我们应该把父母抚真的这三年时间给父母,我们需要和父母照顺我们一样,感思他们在《弟子规》中也有类似的说法:“


  三年,常居处变,酒肉绝。我尽条尽诚,事死者如事生”特别是最后向,表达的是说这三年,对待去的父,要像他们活如着样,古人认为,就是不要立。里要说说立碑何做到的作用,立是为了替死去的父母设立后人待他们如同活活着一样呢?开的牌位。基一立下去,就没办法做到“如事生”了,也就破坏规矩。不能“如事生”的表现体存面


  (一)一旦立碑,父亲的名字就要在墓碑上碑雕成“考”字,而母亲的名字就要被雕刻成“妣”字,这种称呼是后辈对死亡后父亲和母亲的尊称,墓碑上一定要是这两个字,不可在用父母相称,不然是“折寿”“折福”的做法。

  (二)一旦立碑,生卒日期已成定式,自然也就无法欺骗自己,父母还在的假象。也无法达到守孝的目的。

  (三)墓碑乃记录功德之位,父母的功徳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想得出来的,在三年内,我们不断回忆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,然后寻找出他们的功徳,从而在三年后,可以写一篇详尽的墓志铭;随着墓碑一起葬入土,供后人瞻仰。

  这些都是三年不能立碑的原因,但是除了这些原因之外,还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如鬼神文化。宗教文化民俗民风等等,心都会或多或少地彩这一习俗在农村,有逝者的家庭,第一年是头年都要贴上黄色的对联,第二年是次年,这些人家会改为蓝色的对联,第三年也就正常了。三年以后们对死者的思念会平缓就可以在第三年的清明或重阳之日,为先人立碑了。

  不论是道个人感情,三年太短,因为短短三年根本没办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思。三年太长,因为现代人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做怀先入的事逝者已,生者如斯好好过每一天才是我们对先辈最好的孝道现在回想起来,三年不立碑的习俗,何尝不是孝道,推后三年立碑,则心中有所牵挂,思念是最好的道,想来他们在天之灵应该可以感受到吧。